作者:谭浩俊
广东一高中耗资130多万元修建新校门,每平方米造价1.8万元,学校校长称,校门的修建是政府工程,由政府出钱,“130多万元也不是很多”。(12月29日新民网)
在豪华办公楼遍地开花的情形下,政府投资为中学建造一个豪华大门的确算不了什么,而且这还可以看作是政府对教育的一种投资。
问题是,这种投资意义究竟多大,130多万是否有奢侈浪费之嫌?值得探讨,也令人怀疑。像常平中学所在地区,其财政实力还没有雄厚到如此地步。但130多万的豪华校门为何还会出现呢?这不得不提重提一个老话题:地方财政预算制度面临困境。
目前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报告,大多是一些干巴巴的数据表述。如安排了多少教育事业经费,增长比例多少等,至于这些资金如何管理、如何使用,有没有真正用到教育事业发展上,报告往往没有详细说明,人大代表也很少过问。即使过问,有关部门也会给出诸多“合情合理” 的解释。于是,像修建豪华大门、奢侈浪费等问题,只要不被曝光,不被查处,就可以“合理”存在,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。
当前,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推进预算制度改革,加大财政资金管理力度,推行部门预算,有些地方还进行了预算公开。这还不够。因为,预算编制比较复杂,仅凭财政部门预算,很难了解资金的分配情况,监督资金的使用效果。就像常平中学的豪华大门一样,从预算上看,是以教育事业费的名义出现,实质却有奢侈浪费之嫌,这又如何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呢?
总额130多万元的豪华大门出现在一所中学了,一方面反映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已经传染到了学校,须引起高度重视;另一方面也反映地方财政预算的制度性困境,财政资金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漏洞。同时,也说明社会资源配置不够科学、合理、透明。当下,如何对纳税人负责,加强财政资金管理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研究探索,确保财政预算的公开、透明,依法编制预算、依法执行预算、依法监督预算。只有这样,社会资源的配置才更为合理,财政资金使用才更具效益,奢侈浪费等现象才会得到有效遏制。